一、样品预处理要求
1、酸碱中和:液体样品需中和至中性(pH 6–8),避免强酸(如硫酸、磷酸)或强碱(pH≤2或≥12)腐蚀仪器管路。
2、盐分控制:总溶解固体(TDS)需≤5000 ppm,高盐样品应稀释至2000 ppm以下,防止检测误差或堵塞。
3、过滤处理:使用0.45 μm滤膜过滤至澄清透明,去除悬浮颗粒和乳浊液。
二、操作环境与仪器状态
1、温度控制:环境温度建议10–40℃(波动≤5℃/天),样品温度0–95℃。
2、供电与接地:需稳定220V/50Hz电源,建议配备UPS防止数据丢失。
3、试剂检查:使用前需确认干燥剂、除卤剂、磷酸等试剂余量及燃烧管状态。
三、检测流程规范
1、浓度范围:常规检测范围为4 μg/L–40,000 mg/L,超限样品需稀释。
2、样品体积:单次检测需≥15 mL,多次检测需按比例增加(如三次需≥35 mL)。
3、校准与维护:定期用标准溶液校准,并清洗进样器及多通阀。
四、安全与存储
1、危险物规避:严禁分析含爆炸性气体、有毒物质或高浓度有机溶剂的样品。
2、样品保存:新鲜水样优先检测,若需冷藏应避光密封(4℃)。
3、关机流程:检测后需待炉温降至100℃以下再关闭载气和电源。
五、干扰物与局限性
1、干扰物:卤化物、碳氢化合物可能影响结果,建议选择抗干扰技术(如NDIR)。
2、颗粒物限制:大颗粒悬浮物无法检测,结果仅反映溶解性有机碳。